柏拉圖的精神戀愛論-
柏拉圖對於愛的最為著名的闡述見於他的對話錄《會飲篇》。(見泰勒著,謝隨之譯:《柏拉圖:生平及其著作》,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9-335頁。)《會飲篇》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古希臘的七位思想家在一起聚會飲酒,其中一位賓客提出要在座的每一位談談自己對愛神埃羅斯的看法,這一倡議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回應。
裴德羅說:“埃羅斯是眾神之中最古老、最受尊敬、最有威力的一位,他最能賦予人勇敢,給人們在世時或死後帶來幸福。”
帕森尼亞說,有兩個愛神,一個是凡俗的或世俗的埃羅斯,他追求享樂,而不是追求優美。另一個則是“擺脫了情欲”的天國的埃羅斯。帕森尼亞認為,高尚的愛情不受肉體美和誘惑力的支配,高尚的愛情能夠激發人的活力、賦予人非凡的勇氣。
阿裡斯托芬的講話是整篇對話錄中最著名的部分,他引用神話中的故事:人最初是“圓球狀”的生物,有四臂四腿和兩個面孔,看著不同的方向,但在頂部連結起來,形成一個頭顱。人的膽大妄為使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忐忑不安,於是宙斯把他們沿身體中部向下劈開。從那時以來,“每一半都奔走東西,急切渴望找到他的另一半”,“他們糾結在一起,擁抱在一起,強烈地希望融為一體”,這種與失去的另一半重聚的渴望,就是塵世的愛情。
接著是蘇格拉底的講話,蘇格拉底講述了愛神誕生的故事。愛神是富裕之神波洛斯和貧窮之神佩妮亞的兒子,他繼承了雙親的稟賦。他象母親一樣,貧窮、醜陋、邋遢、無家可歸。但是他身上又有父親的氣質,他強烈渴望一切美和善的東西,他勇敢、堅毅、一往無前,並且學識淵博、追求智慧。愛神與生俱來的矛盾性向人們揭示了愛的本質,即愛體現了意識追求優美的那種難以抑制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