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處男”會遭到排斥?
導讀:在這個“煸性”的時代,四面八方的性資訊,正在過早地將少男推入性禁區,畸形的時尚,正在讓懵懂少年紛紛以結束“處男時代”彰顯成熟,以“性放縱”表現魅力……
高中生的“處男”遺憾
兒子上高一的時候,班裡有5名同學到美國交流學習了一個學期,他們回來後,大談美國的中學生生活。最讓他們感興趣的是,在美國,男生和女生可以手拉手去上學,而在中國,這只能是他們心中的一個夢想。更讓他們津津樂道的是,在美國的中學生中,有很多都不是處男和處女了。
他們班回來的一名男生說,如果再晚回來一個星期,他可能就不是處男了,他和一個美國女孩兒的感情就會發展到上床的程度。同學們都為他感到遺憾,似乎他們都急切地希望回來的同學不再是處男。
兒子跟我說這件事時,顯得很興奮,我問他:“你們就那麼不願意當處男嗎?”
兒子說:“我們已經進入青春期了,急切地想結束處子時代,要不然它總是誘惑我們。我們上課學《婚姻法》的時候,老師說,《婚姻法》規定,女子的結婚年齡是20歲,男子是22歲,我們男生都不滿,憑啥呀?憑啥女生就可以比我們早兩年啊?”
我笑著說:“你們的心情,我完全理解,這就是青春期躁動,是你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你不必急於結束這個階段,一切應順其自然。等到你不再是處男的時候,你會懷念你的處男時代,千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珍惜。你也不要忙著去結束哪個女孩的處女時代,那不是你的任務。”
兒子說:“媽媽,你太過時了,如果我結婚的那天還是個處男,那我就太可悲了。”
堅持“處男”遭遇尷尬
古人稱處男為童男,頗有嘉獎之意,不過時代變化太快,如今居然會有人因為“處男之身”而頻頻遭遇尷尬。
汪楚傑小時候屬於那種特別乖的孩子,中學畢業了,連女生的手都沒碰過。上大學時汪楚傑終於交了女朋友,他只親過她一次,還是在額頭。
參加工作後,單位有一個小丫頭,追她的光棍圍了一堆,就汪楚傑對她不搭理。有一天,她對他說了一句讓汪楚傑終生難忘的話,她說,汪大哥,別怪我嘴快,你要是生理上有病可要早治哦。再後來汪楚傑來到深圳一家公司,四個人住在一套兩室一廳的房間。四個人都是血氣方剛的男人,聚在一起看A片是常有的事。有一天晚上大家在客廳集體觀看A片,一邊看一邊交流性經驗,輪到汪楚傑時卻支吾了半天,說:“我自己還沒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