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
七夕節
我國民間的七夕節,是由牛郎織女的故事衍生而來的。相傳,天庭中有顆織女星,有顆牽牛星,還有一顆金牛星。織女星聰慧俏麗,牽牛星勤勞善良,他們日久生情,相約下凡同耕共織,不料被王母發現,要將牽牛星謫貶凡塵。金牛星出面講情,也被一併打入凡間,織女星則被幽禁于雲房不得擅自出門。牽牛星到凡間投胎為牛郎,因父母早逝,受嫂虐待,被迫分家,與金牛星所變老牛相依為命。織女星對牽牛星朝思暮想,乘機下凡與牛郎喜結連理,並生下一雙兒女,過上了其樂融融的生活。王母暴怒之下派天神將織女抓回,金牛星助牛郎肩挑兒女上天追趕,終被王母拔下銀簪劃成天河,將牛郎織女分隔兩岸。自此,人間喜鵲每年農曆七月七日即飛上銀河搭起鵲橋,讓牛郎織女如期相會。
因了人們對牛郎織女的祈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七夕節”這個古老的民間節日歷經兩千餘年而不衰。記得在我小時候,每逢七夕之夜,村裡的姑娘們都三五成群地聚在葡萄架下,神秘兮兮地竊聽織女牛郎的鵲橋會話,有的姑娘面頰甚至還滴上了牛郎織女相擁而泣的涔涔淚水。如今,人們歡度七夕的熱情亦是有增無減。每年的七夕,都會有無數的青年男女遙望天河暢抒情懷,成雙成對的夫妻和戀人,或在公園牽手漫步,或在湖邊耳鬢廝磨,或在橋頭喃喃私語,或在蔭下親昵擁吻,或結伴相聚拜謁織女,寄託美好的情思,好一道溫馨撩人的美景!七夕期間,一陣陣婚慶的鞭炮聲響徹長空,不知有多少對有情人,把洞房花燭夜選定在了如此曼妙的良辰吉日。
七夕節與春節、元宵節、中秋節、清明節、端午節等我國諸多的傳統節日一樣,都集中體現著古老東方文化的獨特和優美。近年來,隨著某些西方節日不斷涉入我國人民的生活領域,有的地方一度出現了“洋節熱”。而其實,我國不少節日遠比西方國家的節日歷史悠久得多。我們在學習借鑒世界先進文化的同時,更要把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放在首位。就拿七夕節來說,現在有人將其稱為“中國的情人節”,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則明確表示:七夕節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雙方對愛的承諾,不是表達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這是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兩種情感。因此,將“七夕節”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並不妥當,如果非要給一個什麼稱呼的話,我覺得應該稱它為“中國愛情節”。說得多好啊,可謂有理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