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 雙性戀 三角戀 衝突
我們關係的轉變,是在我真正談了一次戀愛並被傷害得很重的時候,仔仔過來安慰我,並告訴我在我談戀愛的那段時間她的痛苦,她說她感覺自己心被人掏空了一樣,整個人都失去了水分。也許在平時我會笑駡她肉麻,但那一刻不知道為什麼我感覺特別的溫暖。我們就拿著這種溫暖互相取暖,一直相處了下來。
如今我29歲了,仔仔28歲,還像個小姑娘一般依賴我。我們一直住在一起,做什麼都是一起行動,包括換工作單位,如果不是怕引起外人懷疑,我們真想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是的,雖然我們對對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還是有著各種的顧慮,我們不敢把彼此的關係在陽光裡晾曬。每年的春節,是我們最痛苦的幾天。一方面因為思念對方;另一方面因為雙方父母對我們終身大事施加的壓力。有一年,我甚至特意感了一回時髦,租了一個男朋友回家應付父母。這事是背著仔仔做的,怕她有想法,但不知道為什麼還是被她知道了,後來她傷心了好幾天,那幾天我也真真實實感覺到了自己的痛苦,因為她的痛而痛。因此,我想我是放不下她而去找異性結婚的。
早幾天,媽媽過來了,說我無論如何要趕在三十歲前把婚結了,她甚至跑到婚姻介紹所給我報名。
仔仔很痛苦,我們相處起來也很尷尬,她找了個藉口搬到一個朋友那暫住,半夜時常常忍不住給我發短信,說很想念我,我何嘗不是這樣,可又有什麼辦法呢。我曾開玩笑似的和媽媽說,如果有仔仔這樣的朋友一直陪伴我,我就不結婚了。媽媽當即叫我別做夢了,趕緊給他們生個孫子是正事,免得人家在背後說她閨女有毛病。
其實要選擇一個異性結婚真的不是很難,難的選擇之後要面對的結果。我不找異性結婚,父母得操心,可是我找異性結了婚,父母會更操心啊,我放不下仔仔依然會找她,而且我現在對異性沒有任何感覺了,真的結了婚,又該如何相處和面對將來的生活呢?強扭的瓜能甜嗎?
程子寧:一輩子孤單
我和晨是在一場籃球賽中認識的,與寶寶也是一樣。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同性戀關係者都比較敏感,那時候我和晨還正談著一場同性戀情,我們週末常去一個球館打籃球。一起打球的其他人並不知道我和晨的關係,但有一次寶寶來了,臨走時,他趁晨不注意,盯著我的眼睛說:“寧,也許我比晨更適合你。”他那如同深潭般的雙眸,一下讓我的魂魄沉溺了進去。
一來二去,我們開始背著晨調情,晨不久就發覺了,很氣憤,一怒之下一個人跑到了北京,據說後來又談了一段同性戀情,但無疾而終,他說是因為忘不掉我。我們畢竟在一起二年,有著感情基礎。所以,在晨很鬱悶的時候,我也依然會安慰一下他。甚至,在電話調情。
就這樣,我們三個男人開始了一段三角戀。
這事後來越來越複雜,晨有一天忍受不了,又跑回了廣州找我,寶寶說他是第三者,晨不服氣,兩個人狠狠地打了一架,驚動了雙方的父母,這事也就這樣被公開了。
晨和寶寶在父母的逼迫下都找了異性結婚,但時不時還是會來找我,而我卻再也不想找誰結婚了,我只想這樣一輩子孤單下去。如劉若英在《一輩子的孤獨》裡所唱的:“我想我會一直孤單,這一輩子都這麼孤單……”
林威:選擇親情還是愛情,這是個難題
在我三歲的時候,爸爸就去世了,我是媽媽一個人辛苦養大的。所以我人生的最大目標之一就是讓媽媽晚年過得幸福。
同性戀這個名詞是由一名德國醫生Benkert于1869年創造的。這個詞描述的是,對異性人士不能做出性反應,卻被自己同性別的人所吸引。今天,同性戀,異性戀和雙性戀,被認為是不同類型的“性傾向”。
從古至今,同性戀不僅在動物界也大量存在,從東方到西方也普遍存在。才華橫溢的米開朗基羅,是著名的“不可救藥”的同性戀,上個世紀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福柯,也許恰恰因為是同性戀的身份才寫出了視角獨特的《性史》,再近者如《康熙來了》的主持人蔡康永也毫不忌諱地承認自己是同性戀……
社會是更開放了,但還是有著不少同性戀在婚姻問題的取捨上心煩不已。結婚還是不結婚?與同性結婚還是與異性結婚?都是個問題。
丟丟:選擇不難,難的是面對結果
我和仔仔在一起四年了,我喜歡這樣親昵地叫她。我們是大學的同學,剛一開始並不知道彼此之間的喜歡是同性的愛,以為只不過是投緣而已。
如今我29歲了,仔仔28歲,還像個小姑娘一般依賴我。我們一直住在一起,做什麼都是一起行動,包括換工作單位,如果不是怕引起外人懷疑,我們真想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是的,雖然我們對對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還是有著各種的顧慮,我們不敢把彼此的關係在陽光裡晾曬。每年的春節,是我們最痛苦的幾天。一方面因為思念對方;另一方面因為雙方父母對我們終身大事施加的壓力。有一年,我甚至特意感了一回時髦,租了一個男朋友回家應付父母。這事是背著仔仔做的,怕她有想法,但不知道為什麼還是被她知道了,後來她傷心了好幾天,那幾天我也真真實實感覺到了自己的痛苦,因為她的痛而痛。因此,我想我是放不下她而去找異性結婚的。
早幾天,媽媽過來了,說我無論如何要趕在三十歲前把婚結了,她甚至跑到婚姻介紹所給我報名。
仔仔很痛苦,我們相處起來也很尷尬,她找了個藉口搬到一個朋友那暫住,半夜時常常忍不住給我發短信,說很想念我,我何嘗不是這樣,可又有什麼辦法呢。我曾開玩笑似的和媽媽說,如果有仔仔這樣的朋友一直陪伴我,我就不結婚了。媽媽當即叫我別做夢了,趕緊給他們生個孫子是正事,免得人家在背後說她閨女有毛病。
其實要選擇一個異性結婚真的不是很難,難的選擇之後要面對的結果。我不找異性結婚,父母得操心,可是我找異性結了婚,父母會更操心啊,我放不下仔仔依然會找她,而且我現在對異性沒有任何感覺了,真的結了婚,又該如何相處和面對將來的生活呢?強扭的瓜能甜嗎?
程子寧:一輩子孤單
我和晨是在一場籃球賽中認識的,與寶寶也是一樣。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同性戀關係者都比較敏感,那時候我和晨還正談著一場同性戀情,我們週末常去一個球館打籃球。一起打球的其他人並不知道我和晨的關係,但有一次寶寶來了,臨走時,他趁晨不注意,盯著我的眼睛說:“寧,也許我比晨更適合你。”他那如同深潭般的雙眸,一下讓我的魂魄沉溺了進去。
一來二去,我們開始背著晨調情,晨不久就發覺了,很氣憤,一怒之下一個人跑到了北京,據說後來又談了一段同性戀情,但無疾而終,他說是因為忘不掉我。我們畢竟在一起二年,有著感情基礎。所以,在晨很鬱悶的時候,我也依然會安慰一下他。甚至,在電話調情。
就這樣,我們三個男人開始了一段三角戀。
這事後來越來越複雜,晨有一天忍受不了,又跑回了廣州找我,寶寶說他是第三者,晨不服氣,兩個人狠狠地打了一架,驚動了雙方的父母,這事也就這樣被公開了。
晨和寶寶在父母的逼迫下都找了異性結婚,但時不時還是會來找我,而我卻再也不想找誰結婚了,我只想這樣一輩子孤單下去。如劉若英在《一輩子的孤獨》裡所唱的:“我想我會一直孤單,這一輩子都這麼孤單……”
林威:選擇親情還是愛情,這是個難題
在我三歲的時候,爸爸就去世了,我是媽媽一個人辛苦養大的。所以我人生的最大目標之一就是讓媽媽晚年過得幸福。
同性戀這個名詞是由一名德國醫生Benkert于1869年創造的。這個詞描述的是,對異性人士不能做出性反應,卻被自己同性別的人所吸引。今天,同性戀,異性戀和雙性戀,被認為是不同類型的“性傾向”。
從古至今,同性戀不僅在動物界也大量存在,從東方到西方也普遍存在。才華橫溢的米開朗基羅,是著名的“不可救藥”的同性戀,上個世紀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福柯,也許恰恰因為是同性戀的身份才寫出了視角獨特的《性史》,再近者如《康熙來了》的主持人蔡康永也毫不忌諱地承認自己是同性戀……
社會是更開放了,但還是有著不少同性戀在婚姻問題的取捨上心煩不已。結婚還是不結婚?與同性結婚還是與異性結婚?都是個問題。
丟丟:選擇不難,難的是面對結果
我和仔仔在一起四年了,我喜歡這樣親昵地叫她。我們是大學的同學,剛一開始並不知道彼此之間的喜歡是同性的愛,以為只不過是投緣而已。
但“八二”也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在我大學最困難的那幾年,都是“八二”在支持我,不論物質還是精神,如果沒有他,可以說我可能早就放棄了大學生活。我跟一直媽媽說我自己在勤工儉學,其實不是的,我就讀的大學在郊區,根本就找不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我無意中和“八二”在網上認識,到後來轉化為同志間的愛情,開始與他對我的幫助有著關係,但後來我們是真真實實相愛了,去年看《斷背山》的時候,我們都哭了,後來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
我和“八二”的關係不久前才被媽媽發現,媽媽當即以死相逼。媽媽說我對她最大的孝順,就是像個正常人一樣結婚,讓她早點抱上孫子。否則,有“八二”沒有她。
可是,我和“八二”的感情不比任何異性之間的感情弱,離開他去找個異性結婚會是我今生今世的遺憾。再說即使我找異性結了婚,人家很快也會發現我的問題啊。到時候耗盡力氣結了婚,到最後還是得離婚,弄得個雞飛蛋打,又何必呢?
選擇親情還是愛情,真的是個難題。
編後語:感情是要經歷很多波折的,不論同性戀情還是異性戀情。是“守得雲開見月明”,還是放棄內心的追求屈從他人的意思,這主要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最後,惟有一個心願,就是願天下有情人都能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