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體味對異性的吸引
求專業人士詳解。目前這種「體味」有提純嗎,是一種激素還是什麼? 為什麼有些人的體味會讓有些人特別喜歡? 背景:我特別粘我老公,有個原因就是當我聞到他身上…
費洛蒙是信息素的音譯稱呼(pheromone),學術解釋即一種「由一個個體分泌到體外,被同物種的其他個體通過嗅覺器官察覺,使後者表現出某種行為,情緒,心理或生理機制改變的物質。」[1]目前研究顯示,幾乎所有的動物中都有信息素的存在,但是它在人類中是否存在卻飽受爭議,近日一篇來自Science的新聞顯示了對人類信息素存在性的質疑。[2]
來自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的一份研究展示了關於目前被假定為人類信息素的兩種物質在被試者身上的實驗,這兩種物質分別是來自男性汗液或精液的雄二烯酮(AND),以及來自女性尿液的雌四烯醇(EST)。異性戀被試者被暴露在含有這兩種不同物質的環境下,來對所展示的異性面孔進行吸引力打分,同時也對被展示的「中性」面孔(由電腦合成的混合了男性和女性相貌特點的中性面部)進行判斷。研究者預測:在被暴露在雄性信息素的情況下,女性被試者傾向於判別中性面孔為男性;同時,在暴露在雌性信息素的情況下,男性被試者應傾向於判斷中性面孔為女性。在被試者給予相應異性信息素的情況下,異性的面孔也相對的應該具有更高的吸引力。然後,尷尬的一幕出現了:這一切並沒有發生。不由得露出了
來自牛津大學的Tristram Wyatt研究員說了這樣一句話:「It's an Emperor's New Clothes kind of moment.」很顯然,在這位同學已經標榜自己為「信息素研究員」的情況下,突然告訴他信息素可能不存在、不管用?他肯定很震驚!說不定明天就只能收拾收拾上UC震驚部上班了,不過男默女淚部應該也需要這樣的人才。
對於人類信息素的研究開始於1999年[1],然而這個起始如今看來十分的drama。最早的此類文章來自於Martha McClintock(就叫她瑪莎吧,不過殺馬也不錯),殺馬小姐最開始發現,女性月經的同步現象與女性的社會交互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繫,這表現為一組住在一起的女性的月經週期會逐漸的有相似趨勢,這篇文章僅僅提出了這之間可能是某種個人心理、交互上的因素在起著作用,並未將月經同步現象歸結為信息素化學信號的作用,但是維基百科給出了這樣的結論:「…研究顯示女性會因為信息素化學訊號的影響而產生月經同步的現象後,科學界開始重視人類信息素的研究。」
WTF?????!一個意思嗎?!
在此之後,各種千奇百怪的研究也是層出不窮,許許多多妖魔鬼怪加入了這個有趣話題的研究中來:有的學者開始給女性使用的香水中加入信息素,發現「嗯,不錯,兩性之間的親密互動有所提升」;有的更直白給力,直接把男性汗液提取物放到女性被試者鼻子下面說:來聞聞。再檢測女性體內的某種與分娩相關的前體化學物質,發現:哎?可以啊,有所上升啊;還有的研究者以鋼管舞女郎的小費收入為依據,進行約5300班次的統計,結果發現,鋼管舞女郎在雌激素最高的排卵期比月經期的小費收入高出81%,便認為這與女性處於排卵期身體散髮出更旺盛的信息素有關……但也不得不說,各位大大們的實驗從某種程度上真的不太靠得住,很玄學,玄。
不過在這些之外,一個蠻靠譜的發現是關於信息素接收器的研究:哺乳類動物中信息度被認為是由位於鼻中隔三分之一處的犁鼻器接收,但它僅存在於多數兩生類、爬蟲類和非靈長類的哺乳動物,並不存在於成熟的靈長類與鳥類。人類是否能夠像其他哺乳類那樣使用犁鼻器具有很大的爭議,而且在人類中,編碼犁鼻器受體的基因是沒有功能的假基因,犁鼻器中的神經與中樞神經連接的嗅球只在胎兒期短暫存在,在成長過程會逐漸萎縮、消失。更新的研究又證實嗅覺黏膜的細胞中有信息素受體的基因存在,這又使得人類從嗅覺上感受信息素成為可能。
這麼說來,我們是得好好感謝感謝殺馬小姐的發現,至少給了我們去爭論到底存不存在人類信息素的可能,不過即使我們證實了它確實存在的情況下,對大數人來說,我們也難以以嗅覺察知人類信息素化學訊號的存在,所以如果有香水品牌告訴你添加了吸引異性的信息素,那還是別買了。
畢竟吸引異性這件事哪有這麼簡單?不然(我)還要才華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