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月經來禁止靠近廚房
月經是女性成熟的生理反應,能夠孕育後代的美好存在。
「你的好朋友來了?」「大姨媽來好痛!」在現在女性仍以不同但隱晦的詞稱呼月經,然而有別於台灣漸趨開放已能嘴上提及,在世界上有許多地方對於月經的習俗與認知是危險甚至因此喪命。
此外,在印度的社會中,即便生於都是女性的家庭裡,月經的議題亦無法公開討問,而印度還有一個月經隔離的習俗,就是當女性月經來潮時,就要住進沒有床沒有傢具,單用泥瓦堆砌成的「黑屋」。
尼泊爾也有「月經小屋」
而同樣信奉印度教尼泊爾,禁止月經來潮的女性進入屋內或行經廟宇。此外,也不能使用公共水源、觸碰牲口、參加婚禮等社交活動,更不能觸碰他人。
首都加加德滿都西邊阿查哈姆(Achham)地區Roshani Triwa則有一種習俗名為Chhaupadi,Chhaupadi中,月經來潮的女性不被允許在自家睡覺,得獨自睡在稱為「月經小屋」的破爛的棚屋或附屬建築,而飲食由家人負責送到小屋(但也可能不給食物),而為他送餐的人也要防範不能觸碰到使用的餐具。
而這樣的小屋通常沒有窗戶或門,且窄小的連一張床也放不下,然而山丘周圍住著許多野生動物,可能遭蛇咬死、凍死、被野獸襲擊,也曾發生遭強暴的案例。
一名15歲少女迪魯瓦在本月17日,因月經來潮被趕出家門住進「月經小屋」內,該名少女疑似因天氣寒冷,點火取暖釀卻因不通風導致窒息而死。然在本月稍早前,也有一名26歲的女子,也因月經來潮住進住家附近的「月經小屋」裡,疑似因心臟病發無及時發現而死亡。
然而,尼泊爾發生因為實行Chhaupadi而死亡的案例已不是第一次,至2014年3月為止僅阿查哈姆地區已發生七起死亡案例,而未通報的重大傷亡可能更多。
在2013年發生的死亡事件,當時年僅15歲的薩米拉,在月經來潮時被趕離家居住到「月經小屋」,死亡的那天,他的父親在門外叫她,卻沒有回應。他踢開門,發現女兒倒臥著,身上蓋著毯子,觸碰她時已全身冰冷,才知道女兒已經死亡,而當年薩米拉住的月經小屋已經荒廢,自她在那死去後就沒人使用過。
推薦影音:紀錄片月經小屋 Menstruation
馬拉威有被「鬣狗」破處的傳統
非洲大陸上的馬拉威,月經則是提都不能提的事,女孩唯一能向女性長輩學到的相關知識,就是用舊衣製作布衛生棉,以及那個來「絕對」不能和男生說話。
此外,馬拉威部分偏遠的南部地區還有著「性清潔」的傳統,少女到了青春期,在初潮的時候家人會聘請性工作者為她破處。此種性工作者被稱為「鬣狗」(hyena)。而這些接受傳統儀式的未成年女孩大多只有12、13歲,她們必須和鬣狗共處三個晚上,幫助她們從「不潔」變為「乾淨」。
而當地人認為,若少女在初潮時拒絕「性清潔」儀式,疾病或惡運恐會降臨全家甚至全村。然而,鬣狗在實行性清潔時,為了遵循該習俗,並不會使用保險套,因此更促使愛滋病橫行。
位於東非的肯亞,女性在經期會使用布,樹葉,報紙,床墊邊角甚至是泥塊來替代衛生巾,對於女性來說,這不僅是痛苦折磨,更增加感染滋生細菌的風險,也因此使她們無法外出,只能留在家中。
此外,南美的玻利維亞,月經也同樣被視為言語禁忌,更被當成疾病的來源,少女們會把用過的衛生棉裝進包包裡帶回家,他們相信如果把衛生棉跟其它垃圾丟在一起,就會引發癌症或其他疾病,且傳染給別人。
而阿富汗,則是盛傳女性如果在經期行房事或者在那段時期清洗私處就會導致不孕。
而宗教上,傳統猶太教認為經血不潔,經期中男女絕對不能接觸,不能同房、甚至不能坐同一張椅子,更嚴格的連聞到女性身上的香水都不行,經期結束後女性還要舉行淨化儀式,才算真的「乾淨」。伊斯蘭教經典,沒有特別強調月經的意義,不過經期中的女性還是不能做禮拜、齋戒等宗教儀式,也不能觸摸古蘭經,不能進入清真寺與麥加的「天房」。
漢人、台灣人怎麼看呢?
而在漢人傳統文化觀念中,也因為月經會導致女性大量出血,而血總與受傷、疾病、死亡、厄運聯想在一起,也因此女性被視為「不潔」的象徵。
因而在台灣傳統習俗中,女性不能隨意觸碰宗教法器,生理期時更不能進出廟宇,以示尊敬神明。在傳統戲班的習俗中,嚴禁女性坐在放有頭盔的戲箱上,因為讓「不潔」之物坐在頭上,會使劇團遭到霉運。傀儡戲劇團尤其重視,因為傀儡戲通常是驅邪、除煞等場合演出,女姓的「不潔」會破除法力,必須避免。
傳統漢人社會在女人生理期間,有許多限制女人行動範圍的文化禁忌,目的是為了防止其「污穢」污染了別人。於是,女人總是被要求在月經來潮時,要有合宜的行為,不能出入公共場域。
此外,也忌諱新婚日子新娘月經來潮,認為會給婆家帶來惡運。月經來潮的女性嚴禁參加任何婚喪喜慶,更不能持香拜拜,而舉凡隧道工程、一般工程重地或航行漁船、商船,都嚴格要求有月事的女子退避。
在民間觀念中,不但月經來潮的女性是不潔且危險,連與生理用品亦然。
生理期用品需放在隱秘處,不能讓他人看見否則會晦氣。過往,河南西部偏僻山區有搶寡婦的習俗,中年鰥夫可以集結男人去搶,若寡婦不願意,便可拿出生理用品做武器抵抗,因為搶者認為「此等褻物沾身就會終年倒黴」,避之唯恐不及。
學校又是怎麼教的?
在台灣,雖已對月經有所認知,但根據勵馨基金會調查,無論男女對於「月經」二個字仍難以啟齒,調查顯示,七成以上的男女對月經仍持有負面印象。
此外,台灣在月經教育上更是匱乏,在教育部網站中的課程與宣導影片中,尚可見未婚懷孕及性騷擾,但對於月經教育沒有任何資訊。
目前只有由台灣性別教育平等協會的出書《性要怎麼教:性教育教師自學手冊》的月經狂想曲及與袋鼠文化工作室共同出版的《你的月亮好朋友》。
曾任國小教職的李姓老師提到,現今教育與十年前沒有太大差異,老師依然如過往一樣,在上關於「月經」的課程時將男女分開,「只有女生需要上這個內容」,且教授課程的是女老師或是保健室女護理師。
「沒有男老師可以上這門課,因為他們根本不瞭解。」並表示由於太過於隱晦的教導關於月經方面的課程,也容易導致男學生不瞭解那到底是甚麼,而嘲笑月經來潮的女生。
「所以通常我不會將男女分開授課,我會讓男女學生一起瞭解月經,指導他們正確的觀念。」
李老師談及台灣對於月經教育仍舊封閉,且官方的相關教程與資源較少。
而與台灣相近的日本,也使用俏皮的動畫解說月經。可見得過於封閉不談論,反而易導致誤解與摩擦,而月經是正常生理反應且附載人類生育功能,該更積極教導他的正確觀念,擺脫以往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