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生存現狀 人數是多少
我國同性伴侶的關係由於一直處於地下隱蔽狀態,得不到與異性戀者平等的社會保障和約束,他們的伴侶關係易碎而短暫,這就導致了同性戀者頻繁更換性伴侶,增加了性病、愛滋病傳播的機率。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80%以上的同性戀者被迫選擇結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間接地刺中了同性戀者的要害。
目前我國同性戀者承受的壓力主要來源於社會,尤其對男性而言,因為他們承擔著傳統觀念中傳宗接代的責任。在3000萬同性戀者當中,至少8成迫于傳統和社會的壓力,已經或即將進入異性婚姻,也就是說至少2400萬同性戀者要建立家庭。
毫無疑問,這種行為只是把社會壓力轉嫁給了個體的婚姻家庭,其後果是,由於同性戀者很難履行婚姻的義務,如夫妻性愛等,這種婚姻使當事雙方都痛苦不堪,甚至釀成悲劇。
給他們營造一個和諧的生存空間
同性戀研究專家和同性戀者普遍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客觀正確認識同性戀,消除偏見,社會尊重、家庭認可才能扭轉3000萬同性戀者面臨的困境,解決這個特殊群體帶來的許多社會問題。
每一段愛戀都是美好的,即使無法得到每一個人的讚美和祝福,也不該被惡意中傷和詛咒。每一個人都該對他人待以善意吧,寬容一點,或許能夠使我國的同性戀者生活的好一些。
有人說:“愛是不分性別的。”戀愛是荷爾蒙在作怪,當你愛上一個人時,你就只看得到對方的靈魂了,外貌和性別都不再重要。在我國,同性戀真的可以不在意性別,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嗎?不然吧,而實際上我國同性戀的生存現狀確是令人難過的。
目前,我國15歲至60歲的同性戀人數約為3000萬,其中男同性戀和雙性戀2000萬,女同性戀為1000萬。
近年來,我國同性戀者的社會地位逐漸改善,但是,專家普遍認為,這個特殊群體的生存處境依然很艱難,遭受嚴重的社會歧視
有調查顯示,中國同性戀者的人數可能高達3000萬。據網站統計,全國較有影響的同性戀者網路論壇就超過50個,以提供各種論壇權威排名而著稱的這家網站據此認為,全國同性戀網路社區的實際數量和線民隊伍是非常可觀的。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樣龐大的一個群體卻一直過著幾乎不為人知的“櫃中”生活。由於生理心理上的差異、交流管道的閉塞和信息的匱乏,外界對同性戀者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猜測和疑忌,這更加重了處於相對弱勢的同性戀者的心理負擔和內心矛盾,嚴重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專家和同性戀者都認為,“社會尊重、家庭認可才能徹底改善同性戀者面臨的困境”。
可以肯定的是,人們在思考同性戀者生活的同時,還會更深層次地想到人類社會中一些曾被視為異端邪說、旁門左派的另類群體的存在。
走路扭扭捏捏,說話嗲聲嗲氣,舉手投足都是“娘娘腔”……這似乎已經是同性戀者印在普通大眾腦海裡的固有形象了。然而,記者在與部分同性戀者進行了“親密接觸”後,發現了這個隱匿群體生存的艱難和內心的苦澀。他們敞開心扉地說:“我們是躲在櫃子裡的人,不能見光。”
愛滋病、婚姻的沉重負擔、令人擔憂的心理健康狀況……這些字眼與同性戀的聯繫日益緊密,而3000萬這個龐大資料更表明同性戀群體已成為我國一個極其複雜的社會問題,必須引起各界高度重視。
生存艱難的3000萬同性戀者
同性戀是以同性為對象的性愛傾向與行為。從犯罪、絞刑架處死,到性變態,再到歐美一些國家認同的正常現象等,社會對待同性戀的態度變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1997年,中國新《刑法》刪除了過去被用於懲處某些同性戀性行為的流氓罪,這被認為是中國同性戀非刑事化的一個標誌。
2001年4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把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剔除,實現了中國同性戀非病理化。這比美國同性戀非病理化晚了整整19年,比世界衛生組織把同性戀從“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名單上刪除晚了7年。此前,同性戀被歸類為性變態。
近年來,我國同性戀者的社會地位逐漸改善,但是,專家普遍認為,這個特殊群體的生存處境依然很艱難,遭受嚴重的社會歧視。
長期以來,處於社會邊緣地帶的同性戀者,大多生活在恐懼和愧疚之中。
專家曾對生活在大中城市、受過良好教育、相對年輕和“活躍”的男同性戀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同性戀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十分令人擔憂。因為受歧視,30%~35%的同性戀者曾有過強烈的自殺念頭,9%~13%的人有過自殺行為,67%的人感到“非常孤獨”,63%的人感到“相當壓抑”。超過半數人由於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並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