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煮泡麵才最好吃?
加了點海苔吸油。有心的話自己加點配菜,就好吃更多!常備點大頭菜什麼的,好儲存,切絲燙一下就可以。鹵肉啊鹵蛋啊什麼的也是,加進去就好了啊~
煮面最重要的是形不散,如這碗給我爹煮的面為例,白白淨淨但味道濃郁不散。
配上切片鹵肉,誰看得出是煮出來的雜面。
借地吐槽吹捧出前一丁的人,純屬裝逼中的裝逼機。那就是香港低劣泡麵的代名詞,賣得貴純屬人傻錢多中國沒得買。實際在那邊是最低端泡麵。難吃也就不奇怪了
留學生中有著許多泡面的高手。
至少李博是其中之一。
李博將雙手抱在胸前,盯著眼前的鋼精鍋一動不動。灶上的火苗正不徐不急地舔著鍋底,圓圓的鍋蓋微微斜起,白色的蒸汽正自鍋沿狹窄的縫隙中流瀉而出。
忽然,他用左手掀起了鍋蓋,右手將一枚雞蛋打入鍋中,隨即又將鍋蓋重新蓋起,將火力扭小,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乾淨利落。蓋子打開只有短短的幾秒鐘,但整個廚房在這一瞬間已經是香氣四溢,叫人聞之生津,毛孔舒張,渾身說不出的舒服。
「不錯,好香。」
站在李博旁邊的楊立贊道,他也是位年輕人,瘦高個子,嘴邊總帶著和藹的笑容。
李博沒有回答,他煮面的時候從不聊天,他的眼中只有灶上的火與鍋中的面。楊立知道他的習慣,所以只是笑了笑,又道:
「難以想象,這泡麵竟然能被你煮成如此美味。」
李博頭也不回,道:「你餓了麼?」
楊立道:「餓了。
李博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麼。飢餓是最好的調味料,對食物的渴望會令一分味道發揮成十分。
又過了一分半鐘,李博的手動了,他掀開了鍋。只見一團白氣撲面而來,醇厚香味立時衝進兩個人的鼻孔,這氣息中既有著紅燒肉的渾厚,也帶著蝦皮與草菇的鮮美,甚至還有幾絲捲心菜的清新;誰也沒有想到這小小的鍋中竟醖釀著這麼多的味道,也沒想到它們竟能契合的親密無間,彷彿被這熱氣融煉一體。
聞到這味道,楊立雖然早有準備,卻也面色一變,喉嚨發出一陣渾濁的吞咽之聲。他左手扶住冰箱,幾乎無法戰立。
待白氣散去,鍋中景色可以看的一清二楚。鍋底的熱力蒸騰上來,鍋中的濃湯發出「咕嘟咕嘟」的悅耳聲響,泛起一層肉醬融化後所特有的油亮光澤。只見雪白的麵條就在這暗褐色的湯里翻滾、掙扎,隨著泛起的湯泡跌宕起伏,生龍活虎;細碎的蝦仁與香菇每一次都好像要躍出水面,每一次卻又都被翻湧的浪花吞沒,讓鮮味都被湯水充分吸吮,再反過來滲入每一根麵條之中。
一點就著,一哄就好。
39 人贊同了該回答
泡麵很多種,其實煮法都不一樣的。
就說說比較多見的各種康師傅啊、統一什麼的吧。
我是分開燒水的,熱水壺燒水化調味料,鍋子燒水煮面。為的是讓油炸過的面多餘油分煮出去。
面下鍋稍微散開就窩個雞蛋進去,然後火別太大,不然雞蛋就煮出太多飛沫出來。面上掛的都是,顯得不清爽。
這時候熱水壺的水好了,我的大碗是加半碗水進去,化開調味料。把面撈出來過一下冷水,會更筋道,不過也無所謂。然後燙一下喜歡吃的肉片也好,香腸也好,菜花神馬的。
出前一丁很好吃,煮法也很多樣。我喜歡吃泡的有一點脆,沒有完全化開的感覺的。
有機會再拍照更新吧,家裡實在很少煮泡麵……
李博用手握住鍋把,輕輕端起,手勢沈穩,絲毫不見顫抖。灶旁早就預備好了一個大海碗,碗通體青白顏色,被擦的乾乾淨淨。李博手勢一偏,連湯帶面一下子全被傾入碗中,蘊積了很久的滋味一下子在碗中爆開,撞到堅硬的碗壁後又不得不扶搖直上,在碗面蒸騰起一層若有若無的薄雲。
楊立的鼻子比眼睛更先看到這一切,李博將碗端到客廳飯桌上,道:
「久等了,海鮮菇肉泡面。」
楊立沒有做聲,他默默地拿起筷子,夾起了一柱面放入口中,目光不由得一凜。在隨後的十幾分鐘里,他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低著頭一口一口地吃著,每一次咀嚼都異常仔細。
等到他把最後一根麵條咽下去,再把湯全部喝乾之後,楊立終於把碗放下,意猶未絕地舔了舔嘴唇,長長地呼了一口氣,身體向後仰去,表情似是享受之極。站在一旁的李博沒有什麼表情,似乎已對這種反應習以為常。
楊立道:「這泡面煮的如此自信,看來你下周的Case Competition必可大勝。」
李博道:「泡面豈是與學業有聯繫?」
楊立笑道:「兩者固然不同,但心意卻是相通;古人只憑琴聲便知操琴之人情操是否清雅、志向是否高遠、是否暗伏殺機,如觀其肺腑。你這泡面滋味飽滿,面勁柔韌,自然是信心十足。」
有間超市是這所城市唯一的一家中國超市,裡面擺滿了琳琅滿目各種中日韓風味的食物、原料與調味料、烹飪器具、零食小吃。若單從超市內部看,與國內毫無二致。這些東西在國內都是些尋常貨色,俯首皆是,但在這異國他鄉卻顯得異常珍貴。
在最靠近收銀台的地方是三個碩大無比的五層白色精鋼貨架,上面琳琅滿目地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泡面,從日式烏西面到韓國農新面,從台灣一統到國產糠師傅,一應俱全。這裡是中國留學生們賴以生存的口腹支柱。
楊立和李博對其他的東西看也不看,推了輛小車直奔賣泡面的貨架。貨架高高聳立,裡面泡面花花綠綠,名色不下二三十種。他揚頭仰視,忽生感慨道: 「我以前只道泡面是垃圾食品,自從吃了你煮的面,沒想到這東西也能做出如此絕妙的味道。」
「學習也罷,泡面也罷,只是‘用心’二字而已。」李博淡淡回答,表情好似一位禪師。
楊立微微點了點頭,隨手從貨架上取下一包「入前一丁」鮮蝦面,問道:「我老婆特別愛吃這種口味的,你覺得如何?」
李博看都不看,立刻回道:「入前一丁味淺而面平,倒也適合初學者。只是面身底蘊有限,面勁過於酥軟,調料添加的味精又太重,雖然容易烹煮出香味,卻無法提升到更高一層境界。就好像傻瓜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對外行人來說十分便利,卻從無攝影高手使用,是一個道理。」
楊立聽完,連忙把它擱了回去,重新抽出一包「一統」雞蓉面來。李博又道:「‘一統’的乾燥技術一流,是以它所生產的麵條乾脆松爽, 不易受潮;可惜面質性燥,失之軟潤,口感欠佳。」
楊立又拿了一包「農新拉麵」,李博搖了搖頭:「美食以留有餘味為上品,若是一種味道到了極致,就太過了。農辛面強韌鋼直,本該用淡料平味配合,可它的調料卻辛辣無比,非但不是調和之道,反而火上澆油。硬面逢辣料,又兼大火烹煮,三火匯聚,哪裡是品味,分明是自焚了。」
楊立見李博說的頭頭是道,尷尬地把農心拉麵也擱了回去,左挑右選,終於怯怯地選了包碗裝的糠師傅牛肉面來。
李博一見,從鼻子嗤了一聲,不禁冷笑道:「大油大葷,空見堆砌,這等俗物,不提也罷。」
楊力見他這麼說,攤開手來,擺出一副無奈表情:「看來我不該跟你來買面,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真不知道究竟什麼面才能入你法眼?」
李博隨手朝上一指,楊立循他手指去看,只見貨架第五層的角落露出一角黃顏色的塑料袋。若不仔細看,很容易將其遺漏。
「那個?」楊立狐疑道。
「不錯。」
楊立將信將疑,他輕舒猿臂,從貨架最高層取下那袋泡面。這面的牌子名為「勁無雙」,包裝看起來不甚精美,其貌不揚。楊立拿起面袋橫竪看了幾遍,實在想不通為何李博要選這包面,這個牌子他聽也沒聽過。
李博看出楊立心中疑問,微微一笑,從他手上接過泡面,雙手「嘶啦」一聲扯開包裝袋。霎時間楊立只覺得一陣清香噝噝撲鼻而來,這香氣淡雅幽遠,清新怡人,近似於花香,卻比花香更醇厚朴實,徬佛母親的雙手撫過脊背一般柔和。
「這……這是什麼?」楊立大吃一驚,他萬沒想到這普通的袋子里卻藏著這等香味。
李博道:「這是上好小麥發出的香氣。」
「小麥的香味?」
李博道:「不錯,‘勁無雙’的麵粉用的是產於東北極寒之地的小麥,所以滋味飽滿,品性沈穩。煮出東西來有韌勁兒,嚼頭好。只有用這種小麥製成的麵條,才能煮出上等味道來。」
楊立連忙低頭再看那麵條,只見表皮顏色皓白瑩澤,欺霜賽雪,光潔滑嫩一如象牙,一看便知是面中極品,不禁奇道:「你究竟是怎麼把它找出來的?」
李博指指自己鼻子:「靠嗅覺,一靠近貨架,你就該能聞到那種屬於天然糧食的本色味道,這可不是其他使用普通麵粉外加顏色添加劑的泡面所能比擬的。」
楊立鼻子嗅了嗅,什麼也沒聞出來,只好悻悻作罷:「你還真長了個狗鼻子啊,隔著這麼遠就能聞的到。」
李博重新將面口袋扎好,道:「這個牌子名氣不大,包裝又不招人喜歡,所以名聲不著,幾乎沒人知道。這裡的老闆每隔幾個月才會進一批來,你手裡拿的這袋估計囤積了幾個月,味道有些潮氣,如果是新到貨的,恐怕香氣更美。」說完他又俯身到貨架底下,抽出另外一包。這包麵包裝上寫著「恆致」二字,通體翠綠。
楊立奇道:「剛才你不是說那勁無雙是面中極品麼?怎麼又選了另外一包?」
李博道:「勁無雙是面中極品,但配的調味包卻相對粗糙,味料不勻;這就得拿恆致的味料包來彌補了。」
「我靠……不至於吧……你是說你特意買這兩種面,就是要把勁無雙的面和恆致的調料包配在一起?」楊立的表情變的如周星馳電影般誇張。
李博道:「自然,勁無雙的麵條筋硬挺拔,恆致的料包綿軟柔順,兩者一硬一軟,陰陽相濟。煮出面來口感著實,湯味幽遠,才是一流的極品。」
楊立嘆道:「我每周都來這超市,還真是空入寶山了。若非你這等高手,想來別人也發現不了這其中奧妙。看來我也得買上幾包,回去讓老婆煮來嘗嘗。」
李博微聳了一下肩膀道:「嫂夫人廚藝太差,就算拿龍肝鳳髓給她,也是無濟於事。」
楊立知道李博生性耿直,向來有話就說,倒也不以為忤,饒有興趣地問道:
「哪有什麼不會煮?不就是把面扔水里加熱麼?」
李博搖搖頭,反問道:「楊立你可知道這泡面的要訣是什麼?」
楊立沒料到他忽然問起這個問題,想了一想,不自信地答道:「…是品牌?」
「錯了。」李博顛了顛手中的面袋,徐徐道:「這泡面的要決,就在水、面、火、料四字,缺一不可。水差則湯澀,面劣則勁虛,料粗則味散,火亂則神渙。」
「我靠,太玄了吧?」楊立是個極講究身份的人,平時溫文儒雅,但現在已經忍不住說了兩次「我靠」。
「一點都不玄,這都是烹飪的基本規律。單是這個火字,就大有講究。初時需用大火,以強大的熱力蒸散調料之味,使之擴散於鍋中四處。若是此時熱力不夠,醬料難以化開,就會凝固一處,讓面的滋味有咸有甜,不夠平均。次時需以小火慢慢熬燉,讓麵條一面軟化一面充分吸收融入湯中的精華。」
「我老婆煮面總說要盡量節省煤氣,所以都用中火。」
「不行,泡面本是處理過的半熟炸面,若不及時以火由大調小,麵條就會被煮成稀糊,沒了韌勁。即將出鍋之前,方才以中火合之,將已經深深滲入麵條內部的味道再度逼出來。這一進一出,就能將麵條的味道提高一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