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液

性偏好障礙戀物

為什麼有人會出現「性偏好障礙」呢?

弗洛伊德認為,這是由於性心理髮育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在性心理髮育中,有兩個危險,即固結和退行。

按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說,性是貫穿人的一生的,嬰幼兒也同樣有無意識的性活動。在人的性心理髮育過程中,幼兒性活動的各個階段都可停滯不前,這種停滯叫做固結。

退行是指性心理雖然已經發育到成熟階段,有了成熟的性生活。一旦遇到客觀現實的阻礙或者其他精神創傷,增高了的性興奮無法得到正常的宣洩和滿足,只好退而求次,退回到已經過時的固結處,尋求已經放棄了的對象,以求得到宣洩。

本人接觸的性心理偏好患者中,以固結的情況最多,和性心理成長時某一特定經歷密切相關並影響至今。用這樣一個比喻來形容:這就象當患者在性心理髮育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某一經歷使得患者沈迷其中,不斷重復、強化這一經歷,性心理髮育至此就彷彿接觸到「魔棒」一樣停頓下來,固結在此,性心理無法發育到成熟階段。

例如:某男,自小在農村長大,性格內向,不合群。10歲左右時看到動物交配就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有時也會出現陰莖勃起。13歲的一次在山野外放羊時看到羊交配的景象後忍不住和母羊交媾並第一次射精,感受到有一種說不出的性興奮和滿足感。從此「固結」於此,經常和羊交媾,直到進城讀大學假期回家時仍然持續。畢業工作後主動要求回鄉鎮從事教育工作,繼續沈迷於和羊的交媾,對女性的身體,對正常性交沒有興趣。雖然迫於家庭壓力結婚育兒,但在和妻子正常性交時沒有感覺,妻子懷上兒子、生育後就拒絕正常性交,只有在和羊的交媾中才能獲得滿足。

這就是比較典型的性偏好障礙,他的性心理仍然停滯在13歲時的那一刻時光。

其他病案中,儘管「偏好」各有不同,但最核心的就是:性興奮喚起(性興奮點)的偏差。

其實,人的性趣是千差萬別的,只要這種偏差或者說差異並不影響正常生活,並不需要什麼治療。如果當這種偏差影響到正常生活時,才需要進行治療和調節。

例如:某人因少兒時期開始對女孩子好奇時,由於當時特定社會環境限制,不能和不敢與女孩子正常交往,轉而關注、迷戀女孩子平素裸露、「看得到」的足部,表現出「戀足」的傾向。此時,女性的足部對於他來說是一種特定的「興奮點」。如果這種戀足行為並沒有影響到他最終的性行為,即他雖然是通過「戀足」喚起性興奮,但最終還是以正常性交達到性滿足,那還不能用「症」來稱呼。只要女方理解和接受,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但如果他僅僅滿足於戀足,只能依靠女性的足部刺激才能射精宣洩,對正常性交沒有興趣或者拒絕正常性交。至少,這對他的性伴侶是不公平的,也很難讓女方真正理解和接受。這就需要進行治療和調節。

治療方法有「矯正法」,「領悟心理療法」,「替代法」。

矯正法:這是最常用也最傳統的方法,這是用厭惡的技巧來中止這種「條件反射」。當患者受到「偏差」的物體刺激、出現性興奮反應時,用疼痛刺激等惡性刺激讓大腦消除已經形成的條件反射。

領悟心理療法:這是國內鐘友彬創用的方法,通過和患者耐心細緻交流,讓病人回憶起童年的經歷,並讓病人認識到現在的行為只是幼年兒童的性遊戲的持續和再現,是「童年的我」還在指揮、控制「成年的我」。病人真正明白後,常常會有「大夢初醒」的感覺,感到以前的行為幼稚可笑,能夠真正從心理上成熟起來,放棄這種讓自己痛苦不堪的「性偏好」。

替代法:這是我杜撰的或者說是我創用的,因為至少我沒有在國內的權威性醫學資料中看到這種方法。

替代法是基於這樣的想法建立的:不管性偏好(性興奮點)是什麼,最根本的原因都是受到性本能、性生理衝動需要而驅動,最終目的都是宣洩出這本能的衝動。

性本能需要宣洩本來就是天經地義、自然而然的事。當自己的「性偏好」導致自己痛苦或者傷害他人甚至是一種犯罪時,就不應象弗洛伊德形容的那樣「像一個可憐蟲,不得不付出痛苦的代價,以換取不易求得的滿足」。而應該尋找一種新的替代方式,以不讓自己痛苦,不傷害別人,不違反法律的方式進行,心安理得地享受性宣洩帶來的感官感受。

這也可以理解為讓性心理「重新發育」,即重新尋找一種新的可以讓自己沒有任何壓力從容享受性滿足的行為方式。

這種方式個人條件越好,就越容易實行。原因顯而易見:「性偏好障礙」大多是幼兒少年時期因條件所限進行的「退而求次」的選擇;當現在醒悟後,個人條件越好,新的宣洩慾望方式選擇餘地就越多,自然就越容易讓性心理「重新發育」,走上性福的彼岸。
性趣是指對性對象、性行為的偏好,是個體化的,因而也就是因人而異而且千差萬別的。人類在進行性活動時,性偏好在性對象、性行為方式選擇起著關健性作用。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性趣的差異並不會對他們的性愛生活帶來什麼不利影響,性趣是他們維持性激情的心理源泉動力;但對於少數人來說,他們與眾不同的性趣卻為他們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壓抑,處於矛盾困惑的心理甚至有可能因此造成傷害。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這少數人探討這一方面的問題。

性學研究的最基本原則是:只要行為人雙方願意並享受其中,不傷害任何一方的身心健康的性行為方式方法都是合理的,這也是最基本的權利。任何外人沒有任何資格對此作出什麼指責,而且,這種「指責」實質上侵犯了別人最基本的隱私,是戴上假道學面具的不道德行為。

但是,生活中也的確有少數人的性趣不被性伴侶理解和接受,有時甚至會導致性伴侶的心理或者身體受到傷害;一些性趣也為社會傳統道德所不容,行為人為此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某些性趣導致的行為更侵犯了他人的利益,違法了法律。

過去,用「性變態」來形容這一種性趣差異導致的異常性活動。由於這一稱謂帶有歧視意味,於是,性醫學研究用「性偏好障礙」來描述。常見的有露陰症,窺陰症,挨擦症,戀物症,異裝症,性虐待症(非‘角色扮演’的真實虐待行為),戀童症,戀獸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