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愛化學物質
為了找到這種名叫darcin的物質,赫斯特和她的同事決定從基礎入手。他們使用了與1959年蠶蛾性誘醇實驗相同的配方,從老鼠尿液中分離出了darcin的活躍分子,然後再次在老鼠身上進行實驗。重要的是,在單獨使用darcin時,起到的效果和使用純尿液完全相同。為了防止雌性小鼠記得特定雄性小鼠尿液的味道,雌性小鼠在只有雌性的環境中長大,看不見雄性的身影,也聞不到它們的氣味,聽不到它們的聲音。因此,所有實驗結果都是「純天然」的,是小鼠基因和自然生長的產物,沒有受到它們遇到過的雄性小鼠氣味的影響。
問題是,我們也能在人類身上開展這樣的實驗嗎?似乎不太可能。「我們不可能像隔絕小鼠那樣,把人類的信息素隔絕開來。」赫斯特說道。多年的經驗、個人的喜好、以及缺乏反射性反應,這些因素都會破壞精心安排的控制變量實驗。除了這些因素之外,還有很多外在因素沒有被我們考慮在內。因此研究總結出的結果可以有太多的解釋。
但新生兒就不是這樣了。「與成人相比,對嬰兒進行測驗要容易得多,因為文化和學習經歷對實驗的影響要少得多。」懷亞特說道。2009年,一項研究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在母乳餵養時,女性乳頭周圍的乳暈腺會腫脹起來,並分泌出一種特殊液體。當把乳頭放在嬰兒鼻子下面時,他們便會做出一系列的特定動作:張開嘴,伸出舌頭,然後開始吮吸。
最重要的是,和嬰兒沒有血緣關係的女性也能喚起相同的吮吸反應,說明嬰兒不是因為習慣了母親的氣味才開始吮吸的。
據懷亞特稱,這種乳暈腺的分泌物是找到第一種人類信息素的最大希望。如果該物質能在實驗室中分離和合成,也許能有助於解決嬰兒不含乳的問題。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這是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在加納的農村地區,約有22%的新生兒是因為在出生後一小時內沒有及時吸到奶而死亡的。
該物質還能整體推動信息素的研究。「如果我們能找到乳房分泌的信息素,我們就會更具信心,尋找或許能對成人產生影響的信息素。」懷亞特說道,「而如果結論顯示,我們根本沒有信息素,那就說明我們還沒能識別出這樣的分子。」
就目前而言,唯一能確定的事情是,人類的確是有體味的。